3月5日上午9时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,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报告指出:
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。发展新闻出版、广播影视、文学艺术、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,加强智库建设。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。提升国际传播效能。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公共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。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。体育健儿勇创佳绩,全民健身广泛开展。(摘自新华网)
其中“深入推进全民阅读”“公共图书馆”“加强智库建设”和“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”等表述引起业内广泛关注。
热点1
“全民阅读”连续10次写入报告
从2014年开始,“全民阅读”连续10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但有所不同的是,从2014年到2016年的表述是“倡导全民阅读”,2017年则是“大力推动全民阅读”,让出版发行业上下极为振奋。经历从2018年到2021年的“倡导全民阅读”之后,2022年和2023年的表述则是“深入推进全民阅读”。
2022年,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入了“深化全民阅读活动”,这是“全民阅读”第二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。2012年,党的十八大报告写入“开展全民阅读活动”,将之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。从“开展”到“深化”,令出版人为之振奋。
2022年4月23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,让第27个世界读书日变得意义非凡。这是“全民阅读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亮相后,以更加丰富饱满的姿态落地,迈出了更具实质性的一步,打开了全民阅读新境界。
热点2
“公共图书馆”近10年首次写入报告
十年来,“公共图书馆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图书馆在我国全民阅读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此前,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“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文化馆(站)实现免费开放”。2018年1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》施行,这是中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,是为了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管理,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,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而制定的法律。
“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生活的信息中心,它的免费开放,将为我们提供全民阅读、连续阅读、终生阅读的保障。”2022年,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曾在提案中呼吁“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”。
如今,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等举措,将为全民阅读和出版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。
热点3
“智库”时隔5年再入报告
“加强智库建设”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。这是继2016年~2018年“智库”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,“智库”再入报告。
2015年1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》,提出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。《出版业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规划》提出要“推进出版高端智库建设,更好发挥出版研究机构、行业协会、高等院校的智库作用,支持有关地方和单位积极开展出版智库建设,加强社会类出版智库规范引导,统筹推进各类出版智库规范发展。”
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》和《出版业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规划》,进一步推进出版行业智库建设,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自2022年起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。2023年,为持续深化出版行业智库建设,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《关于实施2023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的通知》。该计划按照“一体三翼”整体布局,包括遴选培育、研讨交流和行业参考三方面重点工作,将持续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和出版强国建设。
热点4
“传统文化”连续3次写入报告
“传统文化”连续3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近10年有7次写入,出现频率很高。
关于“传统文化”具体表述虽然略有不同,但多次写入可见其重要性。今年同时提出“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”,相比去年的“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”更加聚焦。虽然没有明确提“古籍”,但古籍工作仍十分关键,并且在2022年有诸多举措。
自2022年“古籍保护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,同年4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》。这是自1981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《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》,时隔41年后的又一指导性文件。《意见》从指导思想、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3个方面提出了对古籍工作的总体要求,并就完善古籍工作体系、提升古籍工作质量、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、强化古籍工作保障作出了具体意见。
2022年10月11日,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《2021~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》发布,为我国15年内的古籍工作谋划路径、指明方向,从古籍工作角度进一步助推文化强国建设。
热点5
“国际传播”时隔7年再入报告
“国际传播”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。这是继2014年~2016年“国际传播”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,“国际传播”再入报告。
从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”到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”,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快速发展,另一方面也对出版业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”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。这部分的篇幅较以往有所增加,而且独立成段。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”与《出版业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规划》提出的“增强走出去实效”都对出版业未来的“走出去”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。出版业“走出去”应如何增强实效,将成为摆在所有出版人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热点6
“科普能力建设”或成出版新契机
“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的又一体现。
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,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进步提升全民科普素养,加强科普出版物的社会影响力,由中国出版协会、中国期刊协会、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22年度榜单推荐活动近日启动,年度榜单将于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“科普阅读论坛”上揭晓。此外,据统计,在前不久公示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中,科技类占比较高,主要源于科普读物大幅攀升。
此次“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”写入报告,或为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更大动能。
校 对:马 葵
编 辑:陈 麟
复 审:张维特
终 审:宋 强